4月28日上午10點,歷經57天的極限攻堅搶險,隨著封閉圍擋緩緩撤除,深圳東部交通網絡的關鍵節點,官湖高架橋成功恢復通行,以全新姿態迎接市民。
本次官湖高架橋搶險任務由特區建工旗下路橋集團承擔。官湖高架橋承擔著連接大鵬半島與市區的重要功能,其暢通與否直接影響深圳“后花園”大鵬半島的通行效率和市民出行體驗,是深圳東部生態旅游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面對搶修時限與節假日出行高峰的雙重壓力,路橋集團承擔搶險任務后,充分發揮全市應急搶險重要“抓手”作用,以“保安全、保質量、保節點”為目標,與時間極限賽跑,提前攻克復雜位移場景下的橋梁修復難題,為五一假期群眾出行和區域經濟運轉注入強勁動能。
一、72小時,跑贏“關鍵前期”
3月3日,大鵬新區官湖高架橋橋面出現多處復雜病害,導致周邊區域物流、通勤嚴重受阻。路橋集團迅即響應,緊急集結30余名技術骨干、10臺重型設備和15輛應急保障車、120余名工人馳援現場。
為確保圓滿完成搶險任務,集團技術專家24小時駐場督導,優化6版施工方案;引入視覺跟蹤儀檢測技術,累計處理橋梁應力、位移等預警數據81組;形成“專家論證-動態優化-精準實施”的應急搶險管理體系,團隊僅用72小時完成全橋檢測、初步加固方案和施工準備工作。
二、數字賦能,創造“深圳速度”
科技助力,維修周期壓縮50%
此次搶險不僅需綜合處理多重病害,還需搶抓節假日工期,維修工作全流程周期較常規橋梁壓縮50%。為確保修復質量的同時,避免二次損傷,項目攻堅組采用專業計算工具模擬應力集中區,配合橋面監測數據,實時調整最佳修復路徑,精準控制橋梁受力轉換,大幅縮短施工周期。本次搶險高效完成了12跨橋梁頂升施工,更換96套支座及防落梁裝置,連續修復8道橋面、開鑿修復5條伸縮縫。
數智提質,全過程動態追蹤
項目攻堅組運用特區建工集團橋隧坡監測平臺與無人機動態建模技術,從檢測到施工全程云端留痕,全橋數字化模型為設計、施工提供毫米級數據支撐,累計完成665個鉆孔注漿、成孔7917米,強效加固錐坡,實現橋梁修復與結構穩定的完美平衡。
多方協調,協力推進保障安全
橋梁周邊地質條件復雜,管線交叉頻繁,作業難度大。項目攻堅組在短短一周內,全面完成與加固區域涉及的14家管線單位對接協調工作與探挖作業;搶險施工期間全程規范設置圍擋及警示標識,實現管線及管道結構零損傷;引入智慧工地系統整合施工、技術、安監模塊,將傳統事后處理轉變為智能事前防控,顯著提升人工挖孔樁等危大工程在復雜工況下的安全性。
三、黨旗所指,書寫“紅色答卷”
險情就是戰情,黨旗就是戰旗。面對重任挑戰,黨員干部帶頭簽下“軍令狀”,將作業場地劃分為5個“黨員責任區”,每個關鍵節點設有技術骨干駐點督導,黨員專家扎根現場指導,青年技術骨干貼身跟學,在搶險攻堅戰中續寫紅色傳承;成立5支黨員突擊隊,連續開啟“三班倒”網格化攻堅模式搶抓進度,讓黨旗始終插在搶險最前沿,將應急挑戰轉化為淬煉初心使命的立體實訓。
這場57天的極限攻堅,不僅創造了近10年來橋梁搶險的“深圳速度”,更驗證了“科技硬實力+治理軟實力”的路橋方案。未來,路橋集團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發展,用智慧守護城市,加快打造全國一流現代化市政設施產業全鏈服務商,為城市交通事業持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