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路橋集團承建的北環大道路面修繕及交通改善工程自2010年5月6日開工建設以來,在交通運輸委、監理、設計、監督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采取多項得力舉措,于2011年8月8日圓滿完成了改造任務,為大運會的順利召開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為今后深圳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貢獻了較為成功的施工經驗。
一是強化組織與管理,多頭并進開展施工工作
該工程改造路線全長19.5公里,由于施工里程較長、內容較多、工期較緊。路橋集團結合在深南路、羅沙路等大型市政改造項目中的經驗,將全線劃分為6個土建施工段,由集團公司下屬的6家基層施工單位負責施工。各施工段統一受集團項目指揮部、經理部的領導與協調,從而保證各施工段施工平行展開,以確保有效落實工期要求。根據主車道必須于2010年11月30日前全線完工并通車的要求,采取了“先主道后輔道”的施工步驟,確保能在短時間內改善主道交通狀況,降低交通影響,獲得廣大市民的理解和好評。
如何做好六家土建分段施工單位的組織協調工作,確保各施工段齊頭并進尤為重要。為此,項目部在施工前期準備階段就建立起各項內部質量安全巡查、工作周例會等制度,充分發揮施工指揮部與項目部對整體施工計劃、施工步驟、質量安全的全面監控與協調。通過周例會制度,督促與統一各施工段的施工進度、收集解決各類問題、集中調配大型施工機械確保施工無縫連接(如道路銑刨、瀝青面層攤鋪等工作)。通過項目指揮部、項目部大量細致而嚴密的協調工作使各項節點工期計劃得以順利實現。
二是多舉措做好交通疏解工作,確保施工有序開展
由于北環大道是貫穿深圳東西兩側的主要市政快速干道,日均車流量高達近20萬次,做好交通疏解工作,不僅關系到工程進度,更關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市委市政府、交通委明確提出了“交通優先、交通重于施工”的原則。為此,路橋集團如實貫徹有關工作要求,堅持 “以人為本、交通優先”的疏解理念,科學安排各分段各工序,從而推進整體工程順利開展。
1、精心細致編制交通制疏解方案
在編制交通疏解方案前,多次進行現場踏勘和驗證,并依照招標文件節點工期的要求,確定了日間施工只封閉雙向各一車道,確保日間雙向八車道通行能力、局部路段雙六車道,主道施工時保證輔道暢通,并按此施工順序與原則進行編制工作。
2、抓落實,重檢查,確保執行到位
施工前,向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進行了全面的培訓和交底工作,層層落實到個人;建立公司級、項目級、工段級三級檢查機制,制定嚴格的檢查制度,通過檢查分析總結后,對方案進行了及時調整和完善。為確保有效落實,還配置責任心強的疏導組,積極做好鐵馬、水馬、反光筒、疏導指示牌、施工牌、夜光警示燈等配套設施。
3、明確職能,多部門聯動協調
為實現施工期疏解工作的實時聯動協調機制,在市交警局、市交通委設施處的牽頭下成立了由建設、交警、施工、監理等四方部門組成的北環大道改造工程現場交通疏解協調小組。通過定期召開各類疏解協調會議,優化各重點路段的細部交通疏解方案,從而使交通疏解工作日?;?、實時化,對疏解方案實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促使各項工作得以有效落實。
4、加大投入,加強與社會溝通
根據交通疏解方案的原則,針對特區內交通在夜間及節假日期間交通量相對較少的特點,充分利用夜間及節假日等黃金時間,加大投入,搶時間、保進度。主要采取把需要占道較多的施工作業合理的安排在夜間進行。對于節假日施工,則由北環大道改造工程現場交通疏解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在節假日期間適當加寬加長施工封閉段落及封閉時間,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減低施工對工作日交通的影響。同時通過電臺廣播、報紙等媒體積極與市民進行溝通互動,對市民關心的工程實施情況、具體階段性的疏解措施、節假日的施工計劃等都一一做詳細的報道。
三是施工效果顯著,備受各界好評
改造期間的施工組織及完工后的改造效果,深圳特區報、新聞網、晚報等媒體相繼對交通疏解工作和改造效果給予高度評價,曾被媒體美譽為深圳駕駛感最好的市政道路。8月初,深圳市市容環境提升行動總指揮部還特別頒發嘉獎令(2011年8月8日深圳特區報第五版),表揚了北環大道的施工組織和改造效果。
工程總體施工任務于2011年5月10日前完成。后期,由于考慮到工程整體景觀效果提升與功能要求,市政府決定增加七座人行天橋裝修的施工任務,接到新任務后,路橋集團又調集施工力量加班加點趕工期,并于2011年8月8日完成了天橋裝修施工。
該工程改造范圍為港灣大道~銀湖立交段,改造任務主要包括主車道和兩側輔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輔道貫通、主輔出入口及立交節點優化,全線中央防撞墻改造為3米寬中央綠化帶,新建人行過街天橋9座,設置港灣式公交站23對,人行道板磚重新鋪設,更換現狀混凝土立道牙石為花崗巖道牙石、完善交通及交通監控設施以及完善相關市政管線設施等,涉及道路、橋梁、給排水、電氣(電力、通信、照明)、燃氣、水工、園林、建筑等專業工程。